我们的故事
记录真实,留住感动,引发深思。
▼
继“第一次‘雀影’放映会——‘创作者们’”之后,麻雀于九月发起第二次放映会。此次放映影片均为第三届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获奖或提名影片,题材涵盖社会遗留问题、教育、艺术、文化等多个内容。各位导演透过镜头真实记录了中国当今社会的各方面情况,表达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情感诉求,让人在繁杂浮华的媒体内容叫嚣下,能静下心来体察不易被人察觉与关注的社会面。
开幕式当日(9月10日 #教师节#),最佳纪录长片奖获奖影片《村小的孩子》的导演蒋能杰将做客现场,与大家分享他在拍摄途中的心路历程和对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放映日期如下(大图更清晰):
特别篇——留守儿童系列纪录片
▼
2010年——《路》
光安村的小学由于危房问题,于2002年全部撤往镇中心小学,响应政府的政策——集中办学。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不便,上学小孩年龄太小走不起, 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家中上年纪的老人又要种田种地。但为了小孩的未来,家里不得不有一人专门在镇里租房子陪伴幼小的孙子孙女读书。在镇里吃住都要钱,给原本贫穷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有一部分小孩因没陪读条件,只得早上五六点起来,一大早行走在上学的路上。
在这种情况下,村里创办了一所私人学校,共招收了一个由22人组成的一年级。同时村领导不得不历经艰难,通过层层关卡向国家申请重建“光明小学”……
▼
2014年——《村小的孩子》(由09年-14年常年跟拍素材编辑)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中抽取的126万人口样本推算出:全国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已近一个亿的规模。这群孩子从小就与父母相隔,缺位的父母关爱、错位的隔代管教、不到位的学校教育迫使面临生活、学习、情感交流、心理健康等各种问题,造就了他们成长之路的艰辛与曲折。
本片获第三届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最佳纪录长片奖,获奖感言点击阅读原文。
放映时间:9月10日 19:00-20:40
观影地点:麻雀文创空间
▼
2014年——《初三》
《初三》拍摄的是湖南省一所普通中学,跟拍的172班是个重点班,孩子们的目标就是考上省重点中学——县一中。学校近几年成绩一直不怎么好,这次学校寄托于这位刚毕业没几年,第一次担任班主任的向老师。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整天忙于琐碎、重复的初三生活,大多孩子们还是留守儿童,出生贫寒。 向老师每天跟孩子们相处,孩子们每天都在埋头学习,每天从凌晨6点起床到晚上9点辛苦学习,有时还要“加班”,但隐藏在孩子们机械近乎麻木的学习生活,和巨大压力和叛逆下,终于在毕业会考前后爆发了......
▼
2016年——《加一》
加一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每次短暂的相聚都会牵动加一幼小的心灵:长途跋涉和爷爷去看望在外打工的父母,离别时躺在爸爸腿上静静落泪;春节过后妈妈提前出去打工,没有说再见是因为偷偷躲在被窝里泣不成声。然而父母离开后生活依然要继续,忍受过难尝的别离滋味后,依然要忘掉烦恼,快乐地和同学玩耍,淘气地逗哭弟弟后又像大人一样哄着他。每天和弟弟徘徊在哭与笑之间,就这样在痛与乐中成长着。
本片着眼于记录一名留守儿童生活中的细节,没有一味地用悲情眼光看待这个群体,只是冷静客观地观察和挖掘着生活中的点滴,让我们看到了留守儿童更立体、丰富的生活。
▼
导演:蒋能杰
湖南人。
1985年出生,摄影师,纪录片导演。
2009年创办棉花沙影像工作室,代表作有纪录片《路》、《打工梦》、《龙老一生》、《村小的孩子》。
2012年参与策划和主办《农村空巢老人公益图片展》走进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四大城市的工业区巡展。
2013年《农村空巢老人公益图片展》走进广州十所高校巡展,同年发起抢救历史,。
2014年策划和筹备留守儿童纪录片《村小的孩子》全国主要城市巡展。
作品分别入围全球华人短片大赛、中国纪录片交流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法兰克福中国电影节等影展。
2016年开启《加一》全国公益展映
报名方式:公众号回复“9/10报名+联系方式(手机号/微信号)+称呼”
报名截止:9月9日 12:00
周岁庆惊喜:凭开幕式入场券&导演签名可在9.13、9.18、9.21三日享受到店消费员工折(6.8折)(餐饮+麻雀文创产品+书刊) *不与其他折扣/特惠套餐同时享用
观影地址:深圳市福田保税区福年广场中芬设计园B5 麻雀
注意:18:30开幕式正式开始,请尽量提前入场!如果取消/迟到,请提前联系,以免给其它观众造成观影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