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拍灾难片是门技术活

拍灾难片是门技术活

拍灾难片是门技术活,看完罗兰・艾默里奇的《月球陨落》,我愈发肯定了这一点。正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科学含金量,这部灾难片被拍成了灾难。

要拍好灾难片,首先你得有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如何做到有说服力?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论是多大的脑洞,它都得是在人类现有理论之上进行发挥,如此才能被人们理解并感同身受。艾默里奇自己在18年前拍的《后天》就是一个正面例子。温室效应对地球有害,这一点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算是一个尽人皆知的结论。但如何有害法?《后天》给出的设想是:它会让地球回到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冰川时代。这在科学界也算流行说法之一,个中逻辑虽然无法跟普通观众一一道来,但影片尽量通过身为气候学家的主人公之口进行了解释。再加上全片用灾难发生后的各种夸张特效场景对理论进行佐证,上映之后的《后天》迅速征服了全世界观众。总结起来,《后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做到了拍灾难片最重要的一点――让观众当真。

相比起来,《月球陨落》理论基础之薄弱,便好似把地基建在了沙滩上。“月球人造说”在过去只是一个民间流传的阴谋论,早就被科学家驳斥过无数回,艾默里奇这回却将它作为整部电影的理论基础。这无疑需要影片在说服观众时下更多功夫,但剧本却偏偏在这方面特别儿戏,让一个“民间科学家”发现了“月球是空心的”这一全世界相关科学机构都没能发现的惊天大秘密。而且,还把理论的论证过程全都略过了。今天的观众可比18年更挑剔:你说空心就是空心?对如此粗暴的“喂结论”,他们只会嗤之以鼻。

“月球人造说”已经摇摇欲坠,偏偏《月球陨落》还“更上一层楼”地加上了一个“人类祖先外星说”。对后者,影片同样逻辑欠奉,只是通过主人公们乘飞船在月球内部“参观”,告诉观众:看,这是农田!哇,原来祖先早就把我们生存需要的所有种子都藏在月球上了!接着,强光一闪,“外星祖先”化身主人公的儿子模样,几句话说明了为啥人类“沦落”到地球:祖先们原本在外星过着无忧无虑的发达生活,直到有一天人工智能“造反”,快要灭绝的祖先被迫把文明的种子藏在了月球,指望有一天它能在地球上“生根发芽”。

对了,这部灾难片的灾难是如何发生的?因为人工智能追杀到月球,导致空心的月球偏离轨道,要撞上地球啦!

拍到这里,《月球陨落》已经不是灾难片,也不是科幻片,而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玄幻片了。

脑洞太大,就不适合拍成灾难片或科幻片吗?答案倒非绝对。2016年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降临》,讲述的是十二座外星飞行器突然降临地球的故事,人类想弄清楚外星人究竟想做什么,于是他们派出了一位语言学家……这是一个集各种学科包括语言学和博弈学在内的复杂故事,在具体表现上虽并没有走艾默里奇的那种爆米花电影的豪华套路,却让不少观众感受到了其内涵丰富带来的无穷余味。

回到《月球陨落》。说到底,戴了“灾难片大师”这顶帽子多年的艾默里奇终究还是看低了今天的观众,同时也太疏于自我成长了。还是那句话,拍灾难片是门技术活,你不保持学习怎么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