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收编第三方支付机构 网联话语权几何

收编第三方支付机构 网联话语权几何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以下简称“网联”)上线只是监管“收编”第三方支付的其中一步。在分析人士看来,网联取代银行直连并非一朝一夕,其是否具有足够话语权和行动力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3月31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官网显示,网联平台启动试运行,首批接入4家商业银行和3家市场占比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财付通和京东金融旗下的网银在线。待试运行结束后,将按计划、分批次安排其他银行和支付机构陆续接入系统。

取代银行直连模式是网联运行后最直接的影响。银行直连是与银联为通道的“间联”模式相对而言的。早前,在收单市场,发卡行、收单机构、银联按7:2:1的比例进行手续费利润分成,而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壮大,第三方支付机构绕开银联与银行直连,银联应得的10%手续费由第三方支付和发卡行商议分配。

这种直连模式虽然降低了支付成本,但也带来了支付信息分散化和备付金分散存管等问题,使得支付市场违规频出,难以监管。易观金融分析师王蓬博介绍,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存在各家商业银行的备付金账户完成跨行资金清算,这种行为一直属于超范围经营行为,变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组织的跨行清算职能。有支付机构借此便利为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通道,也增加了金融风险跨系统传导的隐患。

网联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利剑。网联上线将为支付宝、财付通这类非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搭建一个共有的转接清算平台,受央行监管。

网联的上线宣告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时代告一段落,同时线上支付市场的一池春水再次被搅动。银行、网联、银联、第三方支付新一轮博弈重新开启。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新机构出现并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必然会对现有的格局产生影响。网联成立后,第三方支付将由银行直连模式过渡至第三方平台统一转接清算模式,统一技术标准和提高清算信息透明度的同时,也彻底废除了第三方支付龙头多渠道(指银行直连数量)、低费率的护城河,将行业的竞争重新拉回到支付场景拓展和客户体验提升上来,属于行业的重大变革。

今年1月13日,央行宣布,自4月17日起,支付宝等支付机构应将一定比例的客户备付金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薛洪言认为,网联平台的上线是备付金集中存管落地的前提,反过来,备付金的集中存管使得银行直连失去土壤,也为网联上线和清算牌照放开扫清障碍。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讲,网联上线的一大损失在于巨量数据资源不能再独享。王蓬博也分析,网联掌握具体商品交易信息和资金流向,防范洗钱、挪用备付金等行为,为监管机构货币政策调整、金融分析等提供数据支持。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也意味着交易数据不再为第三方支付公司独有。备付金账户限制也令第三方支付企业对银行的议价地位下降,如果能够做到费率的进一步统一,将进一步利好中小支付公司,进而对行业整体的产业和技术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行业规范程度也将得到提升。目前能够预测到的是,行业解决方案将是下一步争夺的重点。

对于银联来讲,网联的出现喜忧参半。一方面,银联迎来了新的竞争对手。薛洪言指出,对银联而言,网联是另一家官方清算机构,虽然业务界限有所区分,但理论上都是重叠区域,独家官方垄断清算市场的格局被打破。另一方面,银联一直痛恨的直连模式被杀死。

作为支付市场新出场的一大主角,从网联自身来讲,在切断直连、促进备付金统一监管方面,其具有先天优势,但在系统建设、机构接入、推进定价机制建设方面,其话语权几何仍有待观察。

薛洪言表示,对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相比于银行直连模式,网联的出现相当于新增了一个利益分成方,需要让渡部分利益,甚至在短期内牺牲部分客户体验。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网联的出现也有利于推动线上支付的信息透明和资金集中、弱化支付业务壁垒,从中长期看,是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当前,线上支付的交易规模仍处于快速增长中,且支付对安全性、稳定性和用户体验也都有很高的要求,网联的上线对现有的线上支付格局也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对网联来讲,要想一夕之间去替代业已运转成熟的银行直连模式是有难度的,需要保持耐心持续推动。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此前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网联虽然有很多官方背景,但其仍是公司性质,在改变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直连模式方面进展不会很快,预计需要2-3年。

此外,网联也存在着众多竞争对手,其并不是惟一的线上支付清算、结算平台。 清算业务市场的开放也将是第三方支付被收编的最后一步。薛洪言指出,开放清算业务市场,意味着清算业务也要持牌经营了。如果之前的银行直连还只是变相绕开了银联,罪有可赎,那么之后的银行直连变成了无照经营,便涉嫌违规了。薛洪言认为,获得清算牌照的门槛很高,而绝大多数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在门槛之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