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王国与阿里帝国有何不同?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邦
在灭掉了强大的秦朝之后,楚汉相争就开始了。一方是楚霸王项羽,出身高贵勇猛无敌四海臣服,另一方是汉王刘邦,善于用人眼光高远布局深厚。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尽人皆知的。
如果抛弃战略战术上的争论,楚汉相争之所以分出胜负,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项羽推行复古的分封制,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来管理曾经四分五裂的天下,相反,刘邦并没有彻底抛弃刚刚被推翻的秦朝郡县制,而是将郡县制很少的传承和改善,虽然郡县制与分封制相融的方式给后代还是带来了削藩阵痛,但总算是带来了几百年的和平繁荣大帝国。
稳定繁荣需要环境上的大一统,只做“霸王”的项羽战略太懒惰
在中国互联网舆论场,有一种说法,腾讯是“去中心化”的,只要是腾讯投资的企业,就会扬眉吐气,创始人保持控制且发展的不错,而只要是阿里巴巴是“中心化”的,投资的企业基本都死掉了。这样的传言广为流行,但实际上可能是反阿里联盟的舆论战而已。
世界上本来就只有腾讯系,没有阿里系。腾讯是一家以流量和资本了联系生态的企业,所以形成了派系,包括京东、摩拜、58、蘑菇等等,但阿里巴巴是一家以管理整合为发展基本模式的公司,所谓的阿里系实际上都是阿里巴巴公司内部企业。
有人说,腾讯系的企业都因为腾讯放手而做起来了,那是因为,你只是看到了腾讯系企业成功的那部分,失败的数量其实比成功的多得多。
另外,腾讯是一家以游戏为核心业务的公司,拥有流量,所以特别重视流量变现,其他的业务本来就不擅长,让他去管理这些企业是勉为其难,其公司创始人马化腾是程序员、现在的总裁刘炽平是投行人士,潮汕商帮历来都是投资为上,都不是管理公司的高手,所以,腾讯选择了投资一部分钱和流量,坐等分成赚钱收割。
阿里巴巴的长处在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够不断扩展经济深度和广度,从宗庆后、马云到李书福,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是浙商的基本传统。要说阿里巴巴管理的业务确实有失败的,就如同郡县制中不合格的治理也很多,但成功的也不少。很多媒体断章取义的将腾讯成功的部分夸大也将阿里失败的部分夸大,并不符合事实。
在阿里巴巴体系里,高德算是被阿里巴巴死里求生救活的,如今已经是行业领先,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天弘基金在危难之际被蚂蚁金服拯救,仅仅一个余额宝就成为了世界第一。有这两个的成功,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再看看,腾讯类余额宝产品、腾讯信用分等至今难产,就证明所谓的去中心化在某些领域行不通。
网上有人总结:阿里投资微博,成为第二大股东,微博起死回生,不断历史新高,总市值超过300亿美元;投资陌陌,股价不断大涨,但私有化失败,阿里减持在最高点;投资成为苏宁第二大股东,苏宁今年第四季度反超唯品会,B2C份额第三;投资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外卖份额市场第一;开通口碑网,2015年美团团购规模是口碑十几倍,今年下半年口碑实现反超,雄踞榜首;蚂蚁金服多年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独角兽;百世物流、趣店在美国上市,圆通在A股上市,三江购物被入股,股价大涨三倍多,旷视科技和商汤科技中国AI头部公司,寒武纪中国最著名的AI芯片公司之一。
项羽看似灭亡了强秦却没实现统一,留给神州的依然是乱糟糟的混战
如同项目分封诸王一样,相互之间的攻伐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而“霸王”干预或者不干预都是难题。比如,腾讯投资的美团、滴滴,创始人都是有“野心”的,并不会甘心成为腾讯小弟或者阿里小弟,又分别都有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投资,很难说属于那个系。
腾讯投资的永辉、家乐福、步步高肯定在每个市场都是针锋相对的竞争对手,举手不留情,这个时候很难去协调,估计腾讯也懒得去协调,反正,不管谁挣钱,都与自己有关。即便不挣钱,也伤不到自己,腾讯完全可以坐山观虎斗。
所以,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腾讯体系内排队上市的,都是腾讯投资的公司;而阿里经济体内,排队上市的,反而都是生态伙伴。腾讯依靠投资肥了自己,然后就是同系统内拼杀剩下的王者,至于谁倒下了,不管。阿里巴巴投资的公司成为了自家企业,通过生态的作用也带肥了周边产业和合作伙伴。于是,一种说法是,深圳成就了腾讯,阿里巴巴成就了杭州,看看杭州的GDP和如今的地位,就知道阿里巴巴生态价值有多大。
很多人也越来越认识到,虽然腾讯在被投公司的持股比例一般较低,甚至很多都低于10%,且宣布不太干涉对方经营,但因为腾讯扼住了上游的流量和数据咽喉,始终位于产业链上游,并具有绝对的主动权,所以其在所投企业中的话语权却一点也不低。变现效率高又在能力半径之内的,就自己上手做赚取全部的利润;在腾讯公司体内变现效率低,不好上手的,则交给其他主体,腾讯只收“流量税”。由此看来,腾讯的做法就是当年霸王项羽统治天下的套路。
英布等都是打江山出来的草莽,不会甘于人下,诸王之间也不会一片和气。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像美团一样公开指责自己大股东的十分少见,要知道,对于企业来讲,股东才是主人,管理团队要认清自己的位置,这个都搞不定,把自己纳入任何系都没有意义。
其实,如果我们看一个案例,也许就能琢磨出端倪。阿里巴巴也是滴滴的大股东,但滴滴却想着自己做地图而从阿里旗下的高德公司挖角很多,以至于双方对簿公堂。作为一家以运营和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阿里巴巴如果不能控制合作者,后果可能非常麻烦,而腾讯是控制了流量口径并不担心被“窃取”,而且流量一旦接入就会形成粘性,离不开了。
大平台实现了长治久安和共同繁荣,项羽治下的兄弟们看家护院却生死由命
刘邦是要坚持郡县制的,是需要知人善任的,中央的控制力相对更强,也更可以方便的提高整个治理的效率,所以得到了长治久安。在投资这方面,阿里巴巴此前主要是投资潜力股甚至是垃圾股,做雪中送炭的生意,目的是将自己的能力注入,使得这部分业务能融入到阿里巴巴整体之中去,大数据得以完善,从而将阿里巴巴的生态更加完整和更加有效率,然后,借助效率的提升让阿里巴巴在某个方向上的平台战略获得样板力量支撑而获得市场认可。但是,这种投资确实有很大风险,如果一家被投资企业确实已经病入脊髓,也许是救不过来的,失败的概率比较高。
腾讯拥有互联网上最强的流量优势,投资的主要目的就是流量变现,所以主要是投资一些行业领先者,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这样获得回报稳定性更高,所以,被腾讯投资的企业看起来至少都没有死。但是,腾讯这种投资的后遗症也不少,这些看似“独立”的企业,实际上都已经丧失了独立发展的能力,成为了腾讯社交流量喂饱的温室花朵,在行业中的地位也都面临巨大挑战。
比如,58与赶集合并之后,社会影响力和企业发展不仅没有向上,还逐渐淡出了一线互联网世界,美团大众点评高调站队腾讯,却在各个业务上都没有实现目标,几个主要市场方向已经失守领先位置,京东在得到了腾讯流量注入以后曾经红火了两年然后陷入到了流量恐慌中,随着营收增长迅速下滑而不得不用京X计划到处向互联网门户买高价流量来弥补,至于其他的被腾讯收购的企业,可能连上市的机会都很难有了。随着搜狗、阅文等腾讯流量概念股的神话破灭,未来腾讯系公司的日子会更加艰难。
作为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也曾经共同投资了一些公司,在某些业务有也有过密切的合作,但在二虎相争的舆论场上,伴随着成长焦虑和野心的膨胀,才发生了某些不和谐的事情,这样的派系之争绝不应该成为常态,也不会成为常态。
楚汉相争并不应该成为主流,和气生财才是未来。腾讯与阿里巴巴,腾讯系与阿里系最好的生存方式是和谐共存,有边界有理想有底线,更要有家国情怀。否则,再强大的派系,也会是过眼烟云!